旱涝频率逐步上涨 长江上游地区必须增强水资源调蓄来源:四川农村 2020年3月23日是整整第60个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与水”,四川省气象局发布了《气候变化下的长江上游水资源》分析报告,指出,长江上游各子流域未来年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在21世纪中期将增加4%至8%,21世纪末增加10%至15%;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年际变化。也就是说,将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旱年和涝年,这意味着旱涝等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不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旱涝的起因有: 第一、地壳板块滑移漂移,导致表层水分渗透流失转移,使地表丧失水分 第二、水土流失,植树被破坏。 第三、天文潮汛期所致 第四、水利工程缺乏或者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没有涵养水源 第五、没有顺应洪涝和干旱汛期规律,做到洪涝时蓄水涵养,干旱期取水调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动态平衡 结合现状汇总了长江上游的气温、蒸发量、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分析了变化原因,预测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量的未来影响,提出了三大对策建议: 加强水资源调蓄能力建设,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结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在长江上游城市与乡镇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多尺度、多形式的水资源调蓄工程,充分依托气象观测与预警预报体系,为水资源调蓄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蓄放水方案,通过对现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进行有效优化,消除或减缓区域气候的趋势性变化对水资源系统及其开发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降低区域水资源脆弱性水平 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废污水排放,减轻水资源系统压力;适当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水土流失、提升水利工程调蓄能力、提高污水处理率,降低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程度,全面降低区域水资源脆弱性水平。 加强针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和风险管理研究 深入分析水资源供需的时空匹配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适应性对策。将适应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问题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对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工作的决策主导作用;强化部门间的联动协作,有效管控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带来的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分类:
行业新闻
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监测显示,对994个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的余氯监测中,7个饮用水水源地余氯有检出。 玖零科技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在短短3个月内,研发出玖零校园·共享饮水小程序2.0版本。 净化直饮水水质标准及服务规范第二次研讨会8月15日在京召开,多位权威专家学者对直饮水国家标准相关细节、技术内容展开讨论。 |